研究内容:微生物抗逆基因分离和抗逆机制的研究,上海食品微生物菌种定向改良合成途径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逆基因转入微生物、植物,培养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;同时开展抗逆代谢物质-海藻糖对医药、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保护作用的应用研究。
承担课题:国家"九五"攻关项目"酵母深度利用";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"酵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对提高植物抗逆性能的研究"。
研究进展:经卫星搭载,诱变选育了高产海藻糖酵母菌株,上海食品微生物菌种定向改良合成途径,上海食品微生物菌种定向改良合成途径,经中试放大,细胞内海藻糖含量占细胞干重的23%;从上述高产菌株中应用PCR技术分离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--otsA,采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将此基因导入***,各项检测表明otsA基因的转入改变了植物的糖代谢途径,提高了抗干燥、耐盐等抗逆特性;获得高纯度海藻糖产品,并用于兽用疫苗活性保护研究。
主要成果:在国内**刊物发表论文4篇;主持完成"酵母深度利用"的"九五"攻关课题,其中"利用返回式卫星选育高产海藻糖菌株"的成果通过专家鉴定,被认定为科技部攻关成果。
该研究室主要以细菌、放线菌、古菌和酵母菌为材料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。基础研究侧重于构建作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遗传系统,尤其是食品级表达的载体与受体系统,研究原核生物基因的时空表达,基因的特异性调控和全局性调控。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途径,提升生产菌的生产能力和获得新的代谢产物;同时采用基因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法,对有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定向改良,以期获得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优良基因工程菌株。
主要成果:完成了参与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基因sanF的克隆、鉴定及功能研究,该基因的阻断导致尼可霉素不能合成,结果揭示sanF基因是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。选育到麦角固醇高产酵母菌株,其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3%。有关"乳链菌肽20吨发酵罐规模的工业化生产"的项目已经转让,总经费为700万元。选育的高产海藻糖菌株,被认定为科技部"九五"攻关成果。本年度在国内外**刊物发表论文28篇,其中SCI收录刊物论文8篇,申请发明专利1项。
草害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。目前,杂草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,但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,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。发展微生物除草剂,实现杂草的生物防治,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,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(HelhosporiumgramineumRabenh),HGE对稗草的致病力强,对水稻安全,是稗草生物防治的潜力菌。为进一步提高该菌种的孢子产量和代谢产物产量,采用紫外诱变对该菌种进行了改良。两突变菌株均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,对水稻、玉米等作物安全。利用RAPD-PCR方法对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M1和M3进行了分子鉴定,初步说明突变菌株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。对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的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,确定了相应的比较好发酵条件。其中固体发酵的比较好条件是稗草基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③,以2菌块/克稗草干物质接种,27℃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0天。突变菌株M1菌丝体产量的比较好发酵条件组合为:3号培养基,初始pH值为7,发酵温度为24℃,150r/min振荡培养6d;***产量的比较好发酵条件组合为:4号培养基,初始pH值为7,发酵温度为26℃,静置培养14d。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nongye.m.chanpin818.com/nlmyxmhz/deta_3438923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